一首治疗中风失语的古方,屡用屡效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1:14 点击次数:51
地黄饮子
方剂组成:熟地黄、巴戟天(去心)、山茱萸、石斛、肉苁蓉(酒浸,焙)、附子(炮)、五味子、官桂、白茯苓、麦门冬(去心)、菖蒲、远志(去心)各等分。
用法: 上为末,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生姜五片,枣一枚,薄荷少许,同煎至八分,不计时候服。(现代参考用法:可作汤剂,水煎服。)
图片
参考处方: 熟地黄15克,山茱萸10克,石斛10克,麦冬10克,五味子6克,石菖蒲10克,远志6克,茯苓10克,肉苁蓉10克,肉桂3克(后下或焗服),炮附子5克(先煎),巴戟天10克,薄荷5克(后下),生姜3片,大枣4枚。
方解: 地黄饮子出自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,是治疗“喑痱”(舌强不能言,足废不能用)的代表方剂。方中以熟地黄、山茱萸滋补肾阴;肉苁蓉、巴戟天温补肾阳,共为君药。附子、肉桂温养下元,摄纳浮阳,引火归原;麦冬、石斛、五味子滋阴敛液,使阴阳相配,均为臣药。石菖蒲、远志、茯苓交通心肾,开窍化痰;薄荷轻清上行,利咽开窍;生姜、大枣调和营卫,共为佐使。全方阴阳并补,上下同治,以治下元虚衰、虚阳上浮、痰浊上泛所致的失语、足废不用等证。
图片
核心病机:其组方思路深合“少阴病”下焦阴阳两虚、虚阳浮越、痰浊蒙窍之病机。其主证为失语(喑)、肢体不用(痱),常伴舌红少津或苔燥裂、脉虚弱或浮大无力等真阴亏耗、虚阳浮越之象。
经方治疗中风失语应用经验地黄饮子是治疗中风失语的古方,屡用屡效。辨证属下元虚衰(肾阴阳两虚)、虚阳浮越、痰浊阻窍者。此类患者多见于高龄、久病体虚之人,除失语外,可伴有肢体痿软无力、口干不欲饮或饮水不多、二便失调(如便秘或失禁)、舌红少津或苔燥裂、脉虚细或浮大无力等症。其治疗关键在于大补真阴、温养肾阳以固本,同时潜镇浮阳、化痰开窍以治标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相关文章
- 2025-07-05吴京要赔3000万? 新剧《镖人》无法上映, 那尔那茜两个字卡死剧组
- 2025-06-2638℃高温+7~9级阵风+雷阵雨!山东最新天气预报来了
- 2025-06-23一首治疗中风失语的古方,屡用屡效
- 2025-05-25欧股“十一罗汉”收盘播报|诺和诺德收涨将近2.7%,阿斯麦则跌超0.7%
- 2025-05-234月24日重银转债下跌0.3%,转股溢价率14.92%